超短周期行星指的是一种轨道周期小于一天的系外行星,这么短的公转周期,说明此类系外行星距离恒星非常非常近,也说明它早已经被恒星潮汐锁定。
在这么短的距离上,潮汐相互作用会导致超短周期行星拥有非常快的公转速度,它的轨道接近于正圆。
一般而言,超短周期行星的大小不会超过2倍地球半径,它们的构成也可能是类似于岩石行星这样的超级地球,一般由70%的岩石和30%的铁组成,有一些超短周期行星的密度更高,说明它们拥有更大的铁核,而密度更低的则说明岩石更多甚至还拥有液态水组成的海洋。
这类系外行星也一般出现在G型恒星(类似于太阳这样的恒星)、M型恒星和F型恒星周围,其中大约每200颗G型恒星中就有一颗拥有超短周期行星;M型恒星周围出现超短周期行星的概率是1.1%左右,F型恒星周围出现的概率是0.15%。
超短周期行星的形成原因目前也不是太清楚,有人推测这类系外行星可能是一颗被蒸发了热木星留下的岩石核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