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恐龙,大家都很熟悉,而在恐龙同时代的还有另外一种注明的古生物——翼龙,这也是地球上第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不过在我们的印象中,翼龙都是一些身形巨大的飞行恐龙。实际上翼龙并不是恐龙,而且翼龙也并不都是一些体型巨大的怪物。
简单来说,翼龙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喙嘴翼龙亚目和较为先进的翼手龙亚目,这其中我们熟悉的很多翼龙,比如风神翼龙之类的都属于翼手龙。要知道风神翼龙是一种翼展11米的飞行脊椎动物,这个尺寸比很多小飞机的翼展还要更大。
不过翼龙里面有大的种类,就也有小的个体,比如今天的主角蛙嘴翼龙,这是一种属于蛙嘴龙类的翼龙,生活在晚侏罗纪时期的提通阶(1.55~1.4亿年前),它的个体就非常迷你。
蛙嘴翼龙属于喙嘴翼龙亚目,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翼龙,它的体长只有不到10厘米,翼展最大50厘米左右,大小和今天的蝙蝠差不多。
蛙嘴翼龙发现于索伦霍芬组,这里独特的石灰岩层成为了保存化石的优良条件,使得许多标本得以完好的被保存下来。侏㑩纪时期,此处有许多的岛链,干燥且植披稀疏,大量的鱼类化石、鱼龙与海栖鳄鱼显示此地的海洋资源相当丰沛;此外,地表上也不乏小型动物活动,一些蜥蜴、喙头蜥类与为数众多的小型恐龙和始祖鸟也栖息于此。
1922年,蛙嘴翼龙的模式标本被巴伐利亚当地的地质学家路德维希‧冯‧阿蒙所发现。其后,这件标本转交到了路德维希杜德莱茵手上,并由他研究、描述。根据杜德莱茵的检测,这件标本身长约略微9厘米,展翼全长约50厘米。除了头颅骨因岩层挤压而破裂,缺乏下颚骨;此外全身骨骼保存相当完整。
不同于一些较早期的翼龙,它的脖子相当短、且几乎没有尾巴,相当独具特色。杜德莱茵根据这些特质将它命名为蛙嘴翼龙,蛙嘴翼龙是一种可以快速飞行捕食昆虫的小型翼龙,生活型态类似于今日的蝙蝠。
2007年,另一件新的标本被描述。相较于原本的模式标本,这具化石的保存状况又更好、也更完整,较小的体型显示他可能还是只未成年的翼龙。通过放射线检验下科学家甚至可以从化石中辨识出附着在四肢的肌肉组织与翼膜残留的痕迹。
在检查过蛙嘴翼龙的翼膜后,班奈特指出,它们的翅膀应该较为短小,缺乏尾巴反而能增加它们的滞空能力,它们应该是一类飞行速度缓慢的翼龙。它们的翼膜上还覆盖了一层丝状的绒毛,这样的特质可以在各种翼龙上找到,但是蛙嘴翼龙科翼膜上的绒毛更为密集,这有可能是为了减低振翅时所发出的声响,就如同现生的猫头鹰一般。
它们的大眼睛位于短而宽广的面部,眼眶稍微朝前,可能具有某种程度的立体视觉,让它们得以测量与猎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蛙嘴翼龙就好像那些漂浮在风筝上的忍者,能隐身在暗处捕食它的猎物,优雅的完成任务。
此外,班奈特在蛙嘴翼龙的面部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突起,他认为这些隆起原本是毛发的附着处,这里原本可能长着像类似夜鹰嘴边的胡须,可以更有效率的在夜间感知猎物的所在。但是这个构造并未能在其他蛙嘴翼龙科的翼龙身上找到,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样的假说。
2008年时,翼龙专家马克维顿曾经重新检验了蛙嘴翼龙的标本,并尝试推估它的体重,重新计算后展翼长约为35厘米、体重经估计后约为40克左右。轻薄短小的蛙嘴翼龙,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发现过最小型的翼龙之一。
蛙嘴翼龙科的化石相当罕见,也许是因为它们娇小的身躯不容易为化石保存,幸亏有了索伦霍芬的石灰岩层,我们才有机会找到这些藏身于侏㑩纪的小精灵,并见证大自然演化的奥妙。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