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合作团队发现了一颗新的亚海王星级别的系外行星,其轨道周期为24天,围绕在一颗M型红矮星旋转,之所以能发现它是由于行星的大气、恒星小,以及该系统远离地球的速度。
系外行星名为TOI-1231 b,是藉由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的光度资料发现的,随后通过智利天文台中的光谱仪进行确认,从而揭露系外行星的存在、质量及轨道的信息。
M型恒星体积较小、光度较低,在相同的行星经过恒星时,该行星挡住的相对亮度更大,使凌日法更容易检测,故M型恒星对TESS而言是更容易检测及研究的目标。
TESS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TESS的观测解析度分为2分钟一张及30分钟一张,但是不论哪一种,有74%的观测天区都受限于一个区域只观测28天的状况,并且要从这28天里发现两次凌日才能算是发现系外行星,所以大多数的凌日系外行星探测到的周期都小于14天,也正因为如此,轨道周期为24天的TOI-1231 b的发现使它更有其价值。
TOI-1231 b与它的母恒星距离比日地距离还要近8倍,但它的温度约为57℃,这也是M型恒星的功劳,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能用于大气研究中最“凉爽”的温度,整体而言,这颗行星比地球大,比海王星小,其平均密度也与海王星相当,或许用亚海王星来称呼更为适合。
过去20年来的系外行星研究中,没有一颗看起来像我们自己的太阳系,充满了地球和海王星大小之间的行星,运行轨道甚至比水星近得多。虽然新发现的这颗仍然距离太阳系中的行星相差甚远,但是与迄今为止发现动辄成百上千度的表面温度相比,TOI-1231 b简直像是冷冻版本的,它的低密度代表它被大量的大气包围着,但其大气成份目前仍为谜,有可能是氢或氢-氦大气层,或是水气大气层。
由于母恒星的近红外亮度极高,使它成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及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未来任务的观测目标,其中一位论文合著者将于六月下旬使用HST对它进行观测,有望在未来的几年里,揭露更多该行星的详细资料,其研究论文发表于《天文学期刊》。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