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黑洞和黑洞之间的差别很大,有的星系核心级别的黑洞,质量可以达到几百万个太阳质量,甚至有一些达到上亿个太阳质量,但是这些超大质量黑洞的数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一些恒星级别的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一般只有5到10个太阳质量,主要是由于大质量恒星(20倍太阳质量)坍缩形成的。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太阳质量黑洞,还不到5倍太阳质量,这些黑洞的起源就比较扑朔迷离了。
因为这样的太阳质量黑洞明显不是直接由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成(大质量恒星坍缩的黑洞质量应该在3.8个太阳质量以上)。比如科学家在GW190814引力波事件中发现的一个天体,它的质量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位置,是太阳的2.6倍质量。
这个质量稍微大于中子星的质量上限,但是又达不到大质量恒星坍缩的黑洞质量下限。
对于这个天体,目前科学家还无法确定其到底是中子星还是黑洞,但是无论它是中子星还是黑洞,都会对当前的相关理论提供一些补充。
我们假设这样的天体是一个黑洞的话,那么它的起源可能就比较有意思了。
因为其不大可能是由于大质量恒星坍缩形成,所以科学家对其有有一些有趣的理论。
一种理论认为,这个黑洞可能是由一颗中子星变成的,如果中子星能够继续吸收大量的星际物质,那么它们是有可能进一步坍缩从而形成黑洞的。
第二种理论则认为,这个黑洞是一个最开始是一个原初黑洞,宇宙诞生不久以后就产生了,这个原初黑洞的质量可能会非常小。而在后来,如果一颗中子星和这个原初黑洞相遇以后,就可能会从中子星的内部将中子星吞噬掉,从而变成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
与第一个理论相比,第二个理论的通用性非常强。这是因为理论中原初黑洞的质量可以很小,它们可能是构成宇宙暗物质的一部分。这些质量不大的原初黑洞,不管是吞噬掉一颗恒星,还是中子星,形成的新黑洞质量都更符合太阳质量黑洞的定义,而且它的质量区间和质量下限更大。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