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使用先进的CT扫描成像技术和3D建模技术,对一种槽齿龙的大脑化石进行了数字化重建。通过这项新的技术,科学家发现了早期恐龙身上的一些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槽齿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恐龙,生活在2.05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虽然它们的大小和一只小狗差不多大,但是槽齿龙其实是和一些巨型蜥脚类恐龙梁龙以及雷龙是近亲,可以算是这些长颈龙的祖先表亲。
尽管槽齿龙的化石早在19世纪就被发现了,但是一直以来它的被精心的保存在布里斯托大学,直到最近的这项新的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化石的基础上对化石进行研究。
通过这次研究科学家看到了槽齿龙的大脑和内耳的解剖学细节。当然,实际上恐龙的大脑和内耳组织早就消失了,但是这项技术依然能够利用留下来的空腔尺寸来重建大脑和内耳的形状。
研究中发现了槽齿龙的大脑后部有一种絮状叶的结构,这是大脑保持平衡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和平衡、眼睛和颈部运动的控制有关,加上这部分的尺寸相对较大,说明槽齿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恐龙,也说明它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恐龙,可以在快速移动的时候保持视力的稳定。
槽齿龙的牙齿化石又显示它是一种植食性恐龙,但是这样的大脑结构也揭示了它也许已经养成了杂食的习惯,偶尔也会捕猎。
科研人员还重建了槽齿龙的内耳,可以判断出槽齿龙的听觉对高频声音比较敏感,这意味着其可能具有某种社会性,也就是槽齿龙可能是群居恐龙,需要对声音分辨率要求高一些。
总的来说,这种3D建模技术在古生物研究上的用途还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