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美关税大战已经蔓延到造船行业了,但是和制造业相比,中美两国的造船业规模差距极大,比如在2024年,我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55.7%、74.1%、63.1%,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而美国在2024年全球造船订单中仅占0.2%,排名第19位。商船吨位占比0.1%,远低于中国的50%。
中国造船能力为美国的232倍(按载重吨计算),2024年,中国新造船订单量占全球70%,美国不足1%。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中美的造船业规模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如果说美国造船业还有“亮点”的话,那么这唯一的亮点就是军舰制造业。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美国的军舰大多是自己制造的,而且相对而言技术也是很先进的,但是因为商业造船行业的萎缩,已经蔓延到军舰造船业了。
比如在2024年,美国全年一共下水舰艇约7.5万吨,包括1艘“阿利·伯克II”型驱逐舰(DDG-127)、1艘濒海战斗舰、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1艘补给舰。若排除5万吨级补给船,纯军舰吨位仅剩2.5万吨。
而中国同期在2024年一共下水主力舰艇约15万吨,包括1艘076型两栖攻击舰(5万吨)、1艘055型驱逐舰(1.3万吨)、3艘052D型驱逐舰(7000吨/艘)、4艘054A型护卫舰(4000吨/艘)以及核潜艇和补给舰等。
美国每年下水的舰艇吨位只有我国的1/2到1/6,不但数量上严重跟不上我国建造军舰的速度,而且效率上美国海军同样非常落后。
比如我国的055型驱逐舰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单舰建造周期缩短至18个月。大连造船厂可同时开工4艘055型驱逐舰,并实现“一坞五舰”的并行建造模式,显著提升效率。
052D型驱逐舰从分段建造到下水仅需3-4年,且近年通过技术迭代和供应链优化,周期进一步压缩78。
我国在2017-2020年完成首批8艘055型驱逐舰,2025年第二批次已开始量产,计划2028年完成16艘满编27。
反观美国的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单舰建造周期长达5-7年,且近年成本从21亿美元飙升至27亿美元,交付延迟普遍达6-25个月。

朱姆沃尔特级因技术故障和供应链问题,3艘舰总耗时15年(2009-2024),且改造计划多次延期,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整合进度落后。
在过去9年美国仅建成10艘伯克级驱逐舰,而中国同期建造了22艘052D和8艘055型驱逐舰。
我们在看看航空母舰的建设,福建舰(003型)从开工到下水耗时约5年(2017-2022),舾装周期13个月,预计2025年服役,总周期约8年。
核动力航母(004型):大连造船厂计划2025年下水,2027年服役,建造周期预计7年(2020-2027)。
这两款航空母舰都是采用分段建造和电磁弹射技术,舾装效率显著高于美国同类舰。
福特级(CVN-79“肯尼迪”号)的船坞建造周期4年2个月(2015-2019),但舾装耗时51个月,总交付时间延至2025年7月,远超中国福建舰。
特别是供应链的问题,导致福特级首舰(CVN-78)因零部件缺失5500种,交付延迟18-26个月;第三艘“企业”号(CVN-80)预计2034年才能开工。
中国福建舰从下水到服役预计仅需3年,而美国肯尼迪号舾装耗时超过4年。

其它的军舰同样也是中国的建造工期更短,我国的054B型护卫舰建造周期约2-3年,且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快速量产。美国的星座级首舰建造延迟3年,单价高达12.5亿美元,远高于中国同类舰。
我国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采用民用造船技术分摊成本,预计单舰建造周期3-4年,成本仅为美国同级舰的1/3。而美国级(LHA-6)两栖攻击舰的单舰建造周期5-6年,单价30亿美元,且因设计问题多次返工。
舰型 | 中国造价 | 美国造价 | 成本差距 |
---|---|---|---|
驱逐舰 | 055型:60亿人民币(约8.3亿美元) | 伯克III级:24.9亿美元 | 中国造价仅为美国的33% |
护卫舰 | 054B型:约4亿美元 | 星座级护卫舰:12.5亿美元 | 中国造价为美国的32% |
中型登陆舰 | 072型:3000万美元 | 美国新型登陆舰:4.29亿美元 | 中国造价为美国的7% |
两栖攻击舰 | 076型:未公开(预计低于美国同级舰) |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约30亿美元 | 推测差距约3-5倍 |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同级别的军舰,美国建造时间更长,成本更高,而且问题也更多,经常会出现配件不齐延迟交付或者是返工返修等情况。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美国民用造船业的萎缩,导致船厂技术人员和供应链的短缺。
美国民用造船业每年产量不足百万吨,军舰生产依赖少数船厂,缺乏规模效应。
美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依赖移民填补低端岗位,要知道在二战高峰时期美国造船业有140万名工人,现在锐减到不到14万,而且工人平均年龄高达52岁,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船厂工作,而且美国造船业的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比如日本的钢板、挪威的推进系统等等。且基础设施老旧(如纽波特纽斯船厂焊缝裂纹问题频发)。

而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充足劳动力,2024年造船业就业人数超百万,且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如模块化建造技术)。规模化生产与成本优势显著,船坞利用率高(如沪东中华造船厂订单排至2030年)。
此外中美两国造船业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我国没有史密斯专员,中国通过集中采购和长期规划降低单舰成本(如055型第二批造价更低)。美国军工复合体垄断导致溢价,且新技术应用失败率高(如濒海战斗舰项目浪费超300亿美元)。
以上就是中国和美国造船业的规模和效率对比,特朗普想通过关税就能够重建美国的造船业,无疑是痴人说梦,若无法解决产业链空心化问题,两国产能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美国尽管军费高达中国3倍,但高昂的成本和产能瓶颈严重制约其海军现代化进程。未来随着美国那些上个世纪服役的老军舰相继退役,从数量上美国海军也将不再占任何优势了。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给作者打赏。您的关注和赞赏是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
原创文章,配图来自AI创作,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