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煮粥的时候会发现烧开的粥会溢出来,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打开锅盖并搅拌;但是当我们只是烧水的时候,开水却不会溢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粥和水的成分和性质不同。
粥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谷物(如大米、小米等),这些谷物含有大量的淀粉。当谷物与水加热时,淀粉分子开始吸收水分并膨胀,形成了胶体溶液。

随着温度上升,淀粉分子会继续膨胀,并且彼此之间会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使得粥具有较高的粘度和体积膨胀的特性。
当粥沸腾时,由于其中含有空气和溶解的气体,加上淀粉分子的胶体特性,会形成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体积增大,最终导致粥溢出锅外。
相比之下,单纯的水是由H₂O分子组成的,没有复杂的有机分子,因此在加热时不会有类似的膨胀或粘度变化。
当水被加热至沸点(100°C)时,水分子会变成蒸汽并逸出水面。这个过程中,水转变成气体,但由于水本身的粘度很低,形成的泡沫也很少,且容易破裂,因此不会大量溢出。
为了防止煮粥时溢出,可以采取低火慢煮的方式,定期搅拌以帮助释放积累的气泡,或者使用更大的锅来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应对粥的上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或防止溢出现象。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