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许也存在生命宜居带

当科学家在寻找系外生命时,目光往往最先投向恒星系统的适居带。然而哈佛大学科学家最近提出了颠覆想像的新见解:在充满辐射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可能出现适居行星,那些辐射不只不会剥离行星大气,反而将分子分解成生命所需的化合物。

在某些星系的中心有着全宇宙最亮光源,称为活跃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AGN),一般即指超大质量黑洞,而围绕黑洞旋转的物质吸积盘所发出之电磁辐射,可以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 射线、γ 射线到伽玛射线波段观测到,光度比整个宿主星系还高。

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许也存在生命宜居带

按一般认知,这些辐射应该会剥离附近所有行星的大气层,导致黑洞周围有如「死亡区域」,不可能存在任何系外生命,以前研究曾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 周围3,200 光年内,X 射线和紫外线可以把任何类地行星的大气剥得一干二净。

然而哈佛大学科学家Manasvi Lingam 领导的新研究,正在挑战这项自1980 年代以来的假设。

科学家重新审视了超大质量黑洞附近区域的紫外线和X 射线辐射负面影响,发现不良后果在过去被夸大了,想想地球上的细菌已经进化出生物膜来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照射伤害,那些生活在紫外线辐射量较高地区的生命当然也可能自我进化;而X 射线和伽马射线容易被类似地球的大气吸收,不用担心。

团队的模型表明,如果一颗类地行星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还厚,那么它就有机会在「超大质量黑洞的适居带」生存,那些对地球而言超量的紫外线辐射,对这些行星来说刚刚好:它们的大气层不会被剥离,并且辐射可以破坏分子形成蛋白质、脂质和DNA 所需的化合物,甚至能促进光合作用,这对一颗没有家的星际行星(注)来说尤为重要。

之前研究认为,人马座A*会让周围3,200光年内寸草不生,但新研究认为死亡区域只有100光年范围内。也许下次,天文学家可以试试寻找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行星?新论文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期刊。

注:星际行星又称流浪行星,是指不属于任何恒星系统、或只围绕着星系运转的单颗行星。

浩瀚科普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1035

Like (1)
Previous 2019年7月24日 下午4:40
Next 2019年7月25日 下午2:37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