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事件,除了生命诞生,第二大事件应该就是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这次事件不但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环境,也深刻影响了生命后续的进化方向。
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简称GOE)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生物地球化学转折点,它标志着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急剧增加。这次事件开始于24.6亿年的古元古代,结束与20.6亿年前。
在大氧化之前的地球,大气中几乎不存在游离态的氧气,而在大氧化事件结束的时候,氧气含量已经达到现代大气水平的10%。
大氧化事件的起因
在大氧化事件之前,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温室气体组成。
不过大氧化的主要驱动力——蓝藻早在35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蓝藻的一项特殊技能就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但是这些氧气并没有多少机会能被释放到大气中。因为在海水中存在大量的还原性物质,比如铁离子、硫化物等等,这些物质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从而使得蓝藻释放的氧气并没有直接积累在大气中,而是被消耗掉了。
但是随着蓝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产生新的氧气,地球上还原性物质越来越少,终于在24亿年前的时候,这些物质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在此之后,蓝藻产生的氧气量超过了消耗量,它们开始逐渐在大气中积累。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了,一直持续了4亿年时间,不管是水中的,还是大气中的,还是陆地上的还原性物质都和氧气反应形成各种氧化物。最终大气中的氧气浓度也逐渐上升到3%左右,虽然和现代氧气浓度21%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这么点氧气足以改变地球生命形态。
大氧化事件对生命的影响
在大氧化之前,地球上生命是在缺氧环境中进化的,各种细菌和古菌都是厌氧的,绝大多数的生命形式依靠无氧代谢途径生存。
而当大氧化事件发生的时候,地球上氧气变得越来越多,这些环境对于厌氧生物来说,几乎是一个有毒的世界。
当氧气进入厌氧生物体内时,它可以与细胞内的分子反应,生成过氧化氢(H₂O₂)、超氧阴离子(O₂⁻)等活性氧物种(ROS)。这些ROS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破坏细胞膜、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损伤。
而且厌氧细菌通常缺乏有效的抗氧化酶系统,如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这些酶能够帮助分解ROS。缺乏这些防御机制使得厌氧细菌难以处理由氧气产生的ROS,从而更容易受到损伤。
甚至活性氧物种可以攻击厌氧生物细胞内的分子结构,比如DNA链断裂、蛋白质失活、脂质过氧化等,这些都是细胞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除了少部分厌氧生物进化出一些新的技能来保护自己免受氧气伤害,比如形成孢子或囊泡来保护自己免受氧气的损害,或者是龟缩到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如深层土壤、沼泽地等。
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厌氧生命来说,大氧化事件就是它们的世界末日。
之后地球上的生命就正式进入到有氧生命的时代,大氧化事件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真核生物包括了细胞内具有细胞核的生物,如植物、动物和真菌。氧气的存在促进了真核生物的演化,因为真核生物能够利用氧气进行高效的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氧气的存在还为多细胞生物的演化提供了可能,促进了复杂生命的多样性。有氧呼吸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得生命体能够发展出更为复杂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大氧化事件对地球环境的塑造
大氧化事件不仅改变了生命的进化方向,而且还极大的重塑了地球表面环境。
随着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加,原先溶解在水体中的铁离子开始氧化,形成不溶性的氧化铁沉淀。这导致了大量的铁矿石(如条带状铁形成物)的沉积,这些铁矿石至今仍是我们重要的铁矿资源。
氧气的存在加速了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特别是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改变就是碳循环,如果任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的话,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势必会越来越高,最终地球会温室效应失控变成金星那样的星球。
氧气的增加促进了光合作用生物的发展,尤其是蓝藻的繁盛。这些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释放氧气。这增加了地球上有机碳的积累。
随着氧气含量的升高,原本在无氧条件下保存的有机碳(如沼泽中的植物遗骸)开始在氧气存在下被氧化分解,减少了碳的封存量。同时,岩石风化的增加也促进了碳酸盐岩的形成,有助于长期碳的封存。
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陆地上出现了适宜生物居住的环境。臭氧层的形成保护了地表免受紫外线辐射,为陆地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大氧化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组成,而且深刻影响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以及碳循环等多个方面,为地球后续的生命演化和环境变迁奠定了基础。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浩瀚科普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thinkou@126.com 并注明出处:https://www.jsruitu.com/10139